新年开局,市场成交量持续保持在万亿规模之上,指数单边上涨,春季躁动行情如期上演。
那么本轮行情又是如何主导呢?
一是每年年初信贷投放集中期,市场流动性不紧张;二是货币政策仍然维持适度宽松局面。开年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微幅放水大幅回收流动性,但只是把年末兑冲流动性的资金回笼,若是收紧,则大可不必进行逆回购操作。因此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维持稳定的预期给了市场积极做多的信心。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示过,政策不大转弯要保持稳定。三是基金后续部队急切入场。开年“日光基”再次出现,销售情形的火爆也给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看,一季度之后,过了信贷集中投放期,市场流动性就会有所变化,资金紧张预期便会抬升;央行的货币政策或会仍然维持适度宽松局面,后期仍需观察资金紧张的现实预期会否对货币政策形成倒逼;一季度之后,市场的强度与纵深也与基金发行的节奏与规模息息相关。
因此站在当下来看,一季度以后的不确定性与当下的确定性相比,目前的时点便是2021年行情最佳的时间段,投资者可积极把握住。
可能会有投资者疑问,当下市场是只涨指数不涨个股,指数在天上飞,而个股却跌成股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是市场资金的偏好在头部个股,而这一局面的内在原因便是机构资金主导造成的。
自2018年以来,翻N倍的机构票并不少,这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但同时三大指数却表现较差,说明机构资金的力量从赚钱的效应程度上来说,已经极强的体现了出来。而当前机构资金的占比为17.83%,远低于成熟市场的60%,也就是说未来大势下,机构资金的主导力量仍将持续放大。
另外从逻辑上来看,A股龙头化特征并不是今年的特点,16-17年就已经开始了,逻辑便是供给侧改革;17-18的去杠杆,18-19的贸易战,20年的疫情,全部都在加强行业龙头的强势逻辑。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行业龙头的标的将会持续性的上扬,走出牛不回头的趋势,未来的中小票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机构抱团模式的一致化,在比价效应不匹配之际,也会形成分歧,分歧之际便会引发较强的抛压,资金流动性的被动性缺乏,便会使得资金自然聚焦于阻力小,且比价效应较强的中小票。
而这种轮动的节奏性表现,需要投资者有较强的市场解读能力与个股辨识能力。其实对于投资者最合适的做法便是购买基金,利用机构的专业性来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
2023-03-31 中药板块连续拉升,成长与中特估形成戴维斯双击
2023-03-17 硅谷银行破产,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开始慌了?
2023-02-24 2023年两会前瞻|医药医疗行业有什么新看点?
2022-11-14 【安惠观点】医药医疗行业再迎利好,疾风骤雨之后强劲反转
2022-08-29 【安惠观点】医药医疗板块这个数据创了13年新低!性价比凸显!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