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私募基金业的百年企业 | 全国咨询热线:010-58653615

安惠策略

【交易策略】A股历史上从“政策底”到“市场底”是如何演化的?

安惠投资 2018-11-26 安惠策略 1,285 次

A股以沪指为例,自今年年初的3587点连续三个季度的震荡下跌后,10月18日跌破2500点大关,再创本轮调整的新低2449点。几乎同一时间,国务院副总理、一行两会、交易所、个大机构等纷纷表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并迅速出台相应的救市政策。在此背景下,受益于股权质押风险缓解的低价股以及创投概念股,引领两市走出了一波不错的中级反弹行情。

立足当下,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确立无疑,并且市场底部正在不断夯实之中。那么,市场底还有多远?又当如何理解市场底?

历史上从“政策底”到“市场底”是如何演化的?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这里仅对A股历史上几次典型的政策救市以及后市影响加以回顾。

众所周知,2000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资本市场共出现了4次政策救市:当时市场底部分别在2002年1月29日、2003年11月13日、2005年6月6日以及2008年10月28日。例如:2002年的重大救市措施包括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2003年主要有提高首发上市融资门槛、证券投资基金法获通过、发审制度重大改革等;2005年出台印花税减半、保险资金获准独立入市操作等。从效果上看,最终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后,中国股市走出了一轮史无前历的大牛市,沪综指从2005年的历史低点998点一路上攻到了2007年,并创下了历史最高点6124点。

2007年10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A股也未能独善其身,沪指从6124点随后即飞流直下,在股指跌到3000关口时,管理层及时祭出了暂停了IPO扩容等政策,但市场仍然一再下跌,直到2008年10月28日沪指探底1664点。随后在“4万亿”的投资计划、连续降息降准等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上证综指出现报复性反弹,一路上涨至3478点,救市政策效果显著。

2013年由于年中“钱荒”问题,沪指自当年6月25日下探创出调整新低1849点,时任证监会主席肖钢首度发声, 称“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随后股市逐渐有所反弹;而在2014至2015年A股经历了由杠杆资金主导的“疯牛”行情后泡沫破裂,当年6月沪指在创出5178高点后急转而下,剧烈波动。随后,央行两个月内连续两次“双降”,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并配合出台了多项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同时由证金公司携万亿资金直接入市参与救市,随后股指出现几波像样的反弹。2016年1月1日至7日,市场因熔断机制在2个交易日内触发了4次熔断,由此,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第一时间发布应急措施:为稳定资本市场运行,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在仅实施了4天后就被紧急叫停。此外,证监会还发布了约束大股东减持的减持新规。最终沪指在下探至2638点后逐步企稳,并开启了近两年的“慢牛行情”,于2018年1月最高反弹至3587点。

市场底在反复夯实

从历史经验来看,高级别领导人发声或稳定市场措施的陆续出台,具有阶段性提振市场或缓和下跌幅度的效果,股市企稳或反弹的概率较大。不过,政策救市需要面对市场强大的惯性,多数情况并不会马上改变市场的趋势,救市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尽管政策救市效果各有差异,但在几次较大级别的稳定市场措施或高层发声之后,市场对政策力度的忧虑大幅减缓,这无疑有助于夯实底部。

我们理解的市场底(或说市场底部)并不是特指某一精确点位,而是一个区间的概念。底部区间的构筑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磨底甚至二次探底的状况。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经济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于经济预期和资本市场前景的看法会出现更为积极转变,并且伴随底部的反复夯实,也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入场。

(此文由安惠投资证券基金交易部提供)